Eng
A A A
系所成員

校友故事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致力與校友建立持久的聯繫,並支持多元化、性別上平等尊重,以及在學生、教職員和行政人員之間的相互尊重。

孔翔萱

回想起來,中大哲學本科課程有著東西方交匯的多元科目,使我的學業得以蓬勃發展。中大一流的教師提供了一流的哲學課程,我得以自由探索我的學術興趣並選擇自己的論文研究主題。此外,系裏對我的海外交流學習也非常支持——這是個奇妙的機會,令我可以分別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 Chapel Hill)和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各學習一學期哲學,而我在調整學習計劃和轉換學分回中大方面都沒有遇到太大困難。

哲學系提供的年度實習計劃對我也有很大幫助。我獲安排在一個名為關懷愛滋的非政府組織工作,向大眾推廣計劃。這段工作經歷和大學生活中所形成的批判性思維對我成為政府行政主任(EO)有重要的作用。中大的哲學訓練幫助我磨練了寫作分析能力和溝通能力,這對我在聯合招聘考試及隨後面試中取得優異表現是至關重要的。此外,在我目前的EO職業生涯中,我不斷依靠分析性思維來應對公共行政執行中的複雜性。哲學課程所灌輸的哲學精神將伴隨我整個職業生涯,並延續至未來。

李浩洋

我目前是牛津大學奧里爾學院Oriel College, University of Oxford)哲學神學的哲學碩士學生。在此之前,我於202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我的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形而上學和宗教哲學。目前我正在撰寫關於神性屬性形而上學的論文,旨在應用高階形而上學的資源來重構和檢查有神論哲學中的傳統問題。

在中大的本科學習,我獲得極其廣泛的哲學訓練,涵蓋了從先秦中國思想到21世紀分析哲學的學習。哲學系多元開放的學術環境教會了我對於與我截然不同的世界觀或哲學立場保持開放的態度。我的分析哲學和宗教哲學訓練使我擁有堅實的技能基礎和背景知識來進行目前的研究。東方哲學的學習,特別是佛教和儒學,也一直為我提供了宗教思想的新鮮見解。

在中大哲學系的經歷,使我養成了一種將反思活動置於生活中心的生活方式,並深刻地塑造了我對將來的抱負。我深深感謝我的教授們和同學們,他們的指導和友誼使我的中大時光充滿樂趣、豐富和意義。

靳清揚

我2004年入讀中文大學,2005年轉入哲學系。唸中學的時候,我是理科生,讀化學、生物、物理,所以報讀大學時沒多想就選了分子生物技術學為主修科。大學一年級下學期,有幸選修了關子尹教授的哲學概論,在一百二十人的大講堂裡,關教授縱論哲學古今,從希臘悲劇到《尚書》《周易》、存在論到現象學,每一課題都為我開拓了新的思考世界,讓我窺見學問知識的廣闊。決定轉入哲學系,於我後來選擇繼續進修,以致投身學術界有重要的影響。哲學系的一眾教授是我做學術思考的啟蒙導師。他們對學問嚴謹、認真,能引導學生在思考不同的問題裡都找到樂趣。他們的人文關懷也充分體現學術知識與經驗實踐之間應有的融通。哲學的本位不在學院,其處所為生活處境,並以回應生活處境及社會問題為依歸。畢業後,我選擇攻讀政治學,研究當代中國高速城市化下的農村發展、土地政治及社會變遷,現於應用社會科學系任教。希望我能在我的研究和教學中,體現中大哲學予我的這些精神與價值。

劉保禧

我在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完成學士(2006)、碩士(2008)、博士(2012)課程。在我就學期間,學系尤其重視導修討論,鼓勵學生自發的讀書組,以上兩者塑造了我的學術生命與專業發展,對我影響至鉅。與同學切磋學問,培育了我的溝通能力,讓我日後得以在大眾傳播媒界推廣哲學,如魚得水。

現在我是一位大學講師,「反省」與「對話」是我的教學理念,而這些理念植根於哲學系的傳統。反省,讓我們得以質疑自己的假設,挑戰自己的偏見;對話,則鼓勵我們與他人敞開心扉,切實討論。如果我的學生能夠真誠面對自己的信念,檢視這些信念如何一以貫之,並能尊重沿路結伴的同行者,我就心滿意足了。

哲學系開拓了我的學術道路,我滿懷感激。展望將來,期望學系繼續作育英才,讓我們在各個不同領域盡現姿彩。

林雪瑩

我於2022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文學碩士課程(MA),現在是中大哲學系哲學碩士(Mphil)的兼職研究生,研究興趣是政治哲學。入讀MA課程之前,我分別在銀行和商界做有關業務分析的專業工作多年,因此我的主要思考模式建基於「優化」—— 平衡成本和利益,直到我在MA的學習衝擊並重建了我的思想。MA課程不僅讓我初嚐哲學的奇幻世界,也為我提供新的資源來審視自己的人生。其中一個啟蒙時刻發生在「道德哲學」課:我突然驚覺自己也許把自己和別人都當成工具,而沒有注意到人本身擁有內在價值。

除了學習,我也認識到很好的啟蒙老師和志趣相投的同學。我很感恩有幸入讀MA課程並且因此改變了人生。

MA課程是一個轉化的歷程。未來,我期望能夠繼續發展我的學術能力、審視人生、和理解如何活出一個好的人生。我相信沒有任何理由能夠窒礙我們對智慧的永恆追求。

陳啟龍

在2020年8月退休之前,我在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擔任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長達18年。在計劃退休時,我經常思考什麼才是理想充實的退休生活。大部分退休人士選擇經常旅遊、享受美食、注重養生和找尋娛樂,這當然沒問題。但我反問自己,這是我在餘生想過的退休生活嗎?  這反思促使我報讀中文大學的碩士課程。雖然我對哲學一無所知,但經過一些研究,我認為哲學文學碩士課程在激發智性和提供個人滿足感方面最適合我。

我於 2022 年完成哲學文學碩士課程,這兩年的旅程非常有意義。我們非常幸運有滿腔熱誠的老師,他們讓我對哲學探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們非常感謝老師們的全程投入,因為課堂經常超時,清潔工友偶爾會在晚上 10 時後關掉冷氣,以此「邀請」我們離開!

在這兩年,我學到了很多,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知道的太少。  因此我仍然會旁聽我感興趣的課堂。哲學必然會挑戰很多先入為主的觀點和社會規範,將看似牽強的觀點轉化為理性的論據。因此,即使我並不同意某些觀點,我亦會變得更加包容,以開放的態度反思其理據。

我更學習到一個重要的哲學古義,哲學不僅是一種哲學論述,而且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  這是古希臘 (希臘化時代) 哲學和中國先秦哲學的共同重點。 這激勵我將所學付諸實踐,成為美國哲學諮詢師協會的認證哲學諮詢師。  結合我 30 多年的企業行政經驗和哲學諮詢方法,希望能幫助客人處理複雜的退休困擾和中年焦慮等問題。

「蘇格拉底沒有系統的教學。自始至終,他的哲學是一種精神鍛煉,一種對新生活方式、積極反思和生活意識的邀請。」—— Pierre Ha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