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文教授

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冯达文教授 1941 年生于广东罗定县, 1960 年入读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1965年毕业后留系任教至今。冯教授曾任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比较宗教研究所两所的首任所长,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广东禅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以及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冯达文教授学富五车,于中国哲学思想史尤有心得,着有《早期中国哲学略论》、《道:回归自然》、《宋明新儒学略论》、《中国哲学的本源—本体论》、《中国古典哲学略述》以及《理性与觉性——佛学与儒学论丛》等专书。着书立说以外,冯教授致力培育后进,于中山大学任教凡四十余年,讲授科目遍及佛、道、儒,及中国哲学史,门下英才无数。

冯达文教授是第十四位唐君毅访问教授。他的公开演讲题目为「老庄道家的批判精神」,并会为本系主持一个为期四周的研究院研讨班「儒学发展历程的再审视」,及在本系的教职员研讨会中发表题为「孔孟儒学的生命智慧」的论文。

老庄道家的批判精神

poster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16:30 – 18:30 (16:00 敬备茶点)
香港中文大学本部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东翼会议室

前辈学者大多认爲老庄道家所推崇的主要是个人性、主观性的情趣追求,我认爲这种观点忽略了老庄道家的批判精神。

要揭示老庄道家的批判精神, 可 从庄子的〈天下篇〉切入。〈天下篇〉以「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盛称「古之人」,而以「悲乎,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贬斥今之世,这实体现了道家学者对社会历史的变迁怀有一大悲情。

儒家也有类似观察。被认作儒家经典的《礼记》中之〈礼运篇〉,亦以「天下爲公」之「大同」爲上古理想社会,以「天下爲家」爲理想社会的坠落。其坠落之变现以「分」爲特点,即「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爲己」;而〈庄子・天下篇〉以「裂」来概括这一特点,即「道术将爲天下裂」。「分」与「裂」相对于「大同」或「混同」的上古之时,乃被视爲文明与进步的一种走向,这包括认知上的分别,阶层上的分化,权利上的分享等。儒道二家对这种文明与进步都有相当反省。

不同的是,儒家学者坚信,通过本心本性的开啓,礼义的运化,可以有 所 守护,抛离自然,以达于「小康」。而道家学者却在不断地追问,「分」或「裂」从何而来?道家学者认定「民多利器,国家滋昏」,因而把批判矛头指向生産技艺的发明;认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因而把批判指向管制体制的发达;幷通过「混沌开窍」的寓言故事把批判指向知识心的开啓,乃至以「大冶铸金」的寓言直逼人与自然(大冶,大块)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到,道家学者对人抛离自然与被「文」化,对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中所带出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批判。

支持老子对社会与文化、文明与进步作出反省的是他建构的古典宇宙论,他的「回归自然」的理想守护着「礼俗社会」的自然情感。

支持庄子对社会与文化、文明与进步作出批判的是他对知识建构的质疑,他的「荒诞意识」成就了「艺术人生」。

如果说,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主体性与个体性追求愈来愈受推重,社会功利化与工具化走向越来越趋加强,人类与自然、个人与他人的冲突因之也越来越加剧烈,那麽老庄道家的批判精神及其价值关怀也应该和必将越来越受重视与关切!

儒学发展历程的再审视

12 Nov 2010 (Fri)
19 Nov 2010 (Fri)
26 Nov 2010 (Fri)
3 Dec 2010 (Fri)
下午 2:30 – 5:15
UCC 104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郑楝材楼104室)

一、 诉诸于世间情感:孔孟原创儒学及其价值
二、 儒学的信仰走向:从《易传》到董仲舒
三、 儒学的理性走向:从荀子到朱熹子
四、 重新回落世间生活:从阳明子到阳明后学

孟荀的人性论与先秦社会由贵族为主体向平民为主体的变迁

poster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下午4:30 – 6:30
香港中文大学大学冯景禧楼125室